本网讯:2025年8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藏族“博巴森根”创作艺术人才培训》编创实践在阿坝师范学院有序推进。中央民族歌舞团编导张惟全程指导学员,通过精细化打磨作品细节,深化学员对藏族非遗舞蹈“博巴森根”艺术内核的理解与表达。
当日上午,编创实践以“成果复盘 + 精准指导” 为核心展开。学员们按照张惟编导的要求,依次展示昨日的编创成果,每部作品的动作设计、情感传递与文化符号呈现都成为重点审视对象。张惟编导在对作品《风,请告诉我》、《云霓之望》等作品的动作设计、情感传递与文化符号呈现进行深度剖析,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案。






下午的编创实践则继续聚焦“作品打磨与细节优化”,各学员小组按照之前的修改建议,再次向张惟编导演示作品。张惟对《辫铃引》《妇》等作品的动作衔接、情感递进、道具配合等维度展开二次指导,强化作品与“博巴森根”文化内涵的契合度。现场形成“实践—点评—再实践”的高效互动模式,多数作品核心问题得到修正。






晚上的排练厅内的热度不减,《博巴森根·铃喃》等作品正处于紧锣密鼓的打磨阶段,在张惟编导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与演员反复推敲细节,以匠人精神追求艺术表达的极致感染力。



这段编创实践的持续推进,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藏族“博巴森根”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传承,更是通过专业指导与实践打磨,让艺术人才精准把握其文化内核与艺术精髓。在 “实践 — 点评 — 再实践” 的往复中,学员们既提升了编创技能,更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情感认同,为 “博巴森根” 艺术注入了新时代的创作活力。这种以人才培养为纽带的传承模式,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推动了传统艺术的创新性发展,为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筑牢了根基,也让 “博巴森根” 的独特魅力在当代舞台上得以更鲜活。
供稿:曾进松
供图:曾进松
一审一校:徐兵
二审二校:张新昊
三审三校: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