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12 | 阿坝师范学院2023年度省艺基金项目——黄河流域四川民族音乐青年创作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1-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1月18日,我院于梅朵天堂酒店二楼会议室开展2023年四川艺术基金培训第11讲,童昕(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题为《民族民间音乐创编技巧》的专题报告。本期培训班30名学员参加培训。

 


 


今日主讲


 

 


 

图片



 

本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1个部分:

“民族化”的外形与内核


01.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变奏手法


 




变奏手法

是即兴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专业创作的基本技术

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将一个主题或旋律

进行改编和发展



 

Glinka《卡马林斯卡亚》

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之作

被誉为“孕育了整个俄罗斯交响乐”

以非西方音乐动机式展开

中国民间音乐中的加花变奏

如笛子独奏《五梆子》

曲作者:冯子存

结合板式变化的加花变奏

如《欢乐歌》

曲作者:陆春龄

老六板→倒八板

如《金蛇狂舞》

曲作者:聂耳


 





02.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结构特点


 




千锤百炼成经典

中国传统音乐讲究

音乐结构的稳定和内部规则的严谨

每一个乐章都经过

精心设计与反复打磨

最终呈现出来精湛的艺术品



 


微观结构:

区别于西方音乐的“展开”

①西方音乐中的动机展开

如《葬礼进行曲》

曲作者:门德尔松

 

②中国音乐中的动机展开

如《喜相逢》

曲作者:冯子存、方堃

 


宏观结构:

独特的乐段“终止式”

①合尾

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古曲)

福建南音《八骏马》

琴曲《梅花三弄》

 

②变奏曲式

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曲作者:阿炳


 

 

                                                         

03.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对位技术


 



对位技术是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

一种重要创作技巧

它使音乐具有

层次感、立体感、戏剧性

灵活性、创意性、张力

中国民族音乐中

存在着精妙绝伦的对位运用

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展现出别样风采



 

①呼应式对比:

固定音型的运用

 

②支声复调:

本体与变体同步结合

 

 

民族音乐

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更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声音

在每一个音符跳跃

在每一次技巧变奏中

都蕴藏着深深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让我们携手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世界聆听中国故事


 




 


今日语录


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的宝库。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舒曼


 

 

文案 | 邓琳琳&欧丽

排版 | 段诗沁

审核 | 张刚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