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 向美西行”羌族民歌音乐美育浸润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之课程培训

发布时间:2024-06-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本网讯:为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积极推进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由汶川县人民政府与阿坝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汶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以及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共同承办,音乐舞蹈学院童捷老师主持的“非遗进校,向美西行”——羌族民歌音乐美育浸润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课程培训,于2024年6月7日在梅朵酒店二楼梅花厅成功开展。

本次课程培训,由音乐舞蹈学院黄凰、李静、师立军、刘姝和张强5位专任老师担任主讲并进行交流学习。

【图】黄凰老师讲解:灵动的歌喉——体验羌族《山歌》的魅力

黄凰老师首先向学员们展示了音乐舞蹈学院的原创力作《嘎玖达惹》与《丰收歌》,随后带领学院深入体验羌族民歌《山歌》的艺术魅力。她以声乐专业的视角,详细阐释了如何将基础发声训练与羌族民歌学习有机结合。黄凰老师强调,在演绎羌族民歌时,声音的音色把控尤为关键。她指出,在运用恰当的发声技巧,确保气息沉稳的同时,还需保留羌族民间发声的原始韵味,以确保歌曲的原汁原味。

【图】李静老师讲解: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以羌族民歌《背水姑娘》为例

李静老师则重点探讨了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她强调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心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邀请樊文老师带来《背水姑娘》现场课例展示,激发了与会老师们的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为现场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图】师立军老师讲解:《云朵里的萨朗姐:羌族民歌的审美特征》

师立军老师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羌族传统音乐的概况,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羌族民歌的类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羌族民歌的赏析与学唱,以及他亲自进行的全面详实、极具价值的田野调查视频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享。

【图】刘姝老师讲解:羌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以山歌《格莫哟哟》为例

刘姝老师主要通过聆听、演唱、舞蹈、演奏、创作等多种多样的方式,针对《格莫哟哟》的课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主要表达了从曲式分析专业角度严谨的去构建羌族民歌作品的重要性。

【图】张强老师讲解:羌族婚嫁音乐《八色泽都》的动态美赏析

张强老师凭借唢呐精妙地诠释了羌族婚嫁歌的赏析与探究,其精彩演绎令人赞叹不已。而后,他又运用笙和唢呐与学生一同合奏了《八色泽都》这首羌族民歌,展现出了完美的配合。这一精彩的表演引起了在场学院教师们的热烈反响,他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和高度的赞誉。

【图】童捷老师进行总结发言

几位主讲教师的课程分享结束后,项目负责人童捷老师为本次培训项目进行总结发言,并在现场与各位参培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切实地提升各位老师对非遗羌族民歌传统文化及其传播与发展的认知能力,希望汶川县的各位音乐老师能够和各位专家以及我们阿坝师范学院的各位学者老师不光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还能构筑起紧密的合作纽带。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能够充分交流、分享经验、探讨思路,积极地将羌族民歌推广进中小学第二课堂,共同为羌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

【图】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音乐教师祝贤路发言

在“非遗进校,向美西行”羌族民歌音乐美育浸润和传承的培训活动中,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音乐教师祝贤路分享了她的深刻体会。她表示,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经验分享,她深刻认识到了羌族民间音乐走进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以及民间音乐在课程、社会、思想等多个层面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此次培训活动以研讨会的形式,充分探讨了如何将民间音乐与中小学课堂有效结合,使羌族民间音乐能够真正融入教学之中。祝贤路老师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让他们学习到羌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实现羌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她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探索和实践羌族民间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为传承和弘扬羌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学校和汶川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多方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努力,“非遗进校,向美西行”羌族民歌音乐美育浸润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历时两天,圆满收官。

供稿:童捷、朱嘉琪

供图:童捷、朱嘉琪

一校一审:张新昊

二校二审:徐兵

三校三审:付莉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音乐舞蹈学院